首页 法治论坛 视频精粹 普法教育 监督执法 基层采风 智慧普法 法案精汇 今日看法 企业瞭望 手机版
律法前沿

借条怎么写?法官提醒:这4个细节一定要注意!(附借条范本)

来源:法治中国网 作者:消息 benwang 人气: 发布时间:2022-02-25
摘要:借条怎么写?法官提醒:这4个细节一定要注意!(附借条范本) 李海江律师团队 生活中难免遇到缺钱的情况,向亲戚朋友借钱的时候,写张借条对于双方而言十分必要。 且 在司法实践中,经常还会出现当事人忘记签署借条、或忽略细节导致最后钱没法要回的情形,那

借条怎么写?法官提醒:这4个细节一定要注意!(附借条范本)

李海江律师团队

 

生活中难免遇到缺钱的情况,向亲戚朋友借钱的时候,写张借条对于双方而言十分必要。在司法实践中,经常还会出现当事人忘记签署借条、或忽略细节导致最后钱没法要回的情形,那么借条到底怎么写、需要注意什么?记住以下四点:

 

1、借款时写“借条”而不是“欠条”

 

二者虽只有一字之差,但所代表的意义却完全不一样:

借条:

a.是一种借款合同的凭证,相当于简化的借款合同;
b.明确当事人之间产生了借贷关系;
c.法律证明力大于欠条;
d.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条,贷款人应当在借贷事实成立的二十年内主张权利。
 

欠条:

a.是当事人之间进行结算的一种凭证,能反应债权债务关系;
b.产生原因有多种,不明确;
c.法律证明力小于借条,当事人持欠条向法院起诉的,如欠款人提出抗辩,持欠条一方还需进一步举证;
d.没有约定给付期限的欠条,债权人应当在欠条出具的次日起三年内向债务人主张权利。
 
注意一点,现金借款最后既写借条又写收条,如果是电子转账,在聊天记录中包含了借条的三大要素,也可当做借条证据被采纳。
 

2、借条以借款人手写为佳

但要注意书写规范

 

规范的借条必须包含借款用途借款人和出借人姓名以及借款金额。如果双方要约定利息,也必须在借条中明确体现。(“借条”参考范本附文章结尾)

 

借款用途:防止被告日后以各种离奇的理由钻法律空子抗辩;

核实姓名:杜绝使用模糊用语。即使是亲朋好友之间的借条,也应当写明与当事人身份证件上相同的姓名,避免写成“小王”、“小张”等这样的称呼。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可能会有曾用名;

借款金额:金额最好用大写汉字书写,这样可以防止他人窜改。

 

要注意的是,打印的借条虽同样具有法律效力,但容易伪造。

 

3、借条内容表述要清楚

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

 

比如“张三借李四壹万元”,字面上分析让人糊涂,到底是张三借了李四的钱,还是李四借了张三的钱呢?

 

其实写清楚并不难,比如可以写成“张三借给李四壹万元”或者“张三向李四借壹万元”就不会产生歧义。

 

4、最好有担保人

 
如有必要,应当由担保人签字,并写明担保期限和责任。另外,如果借款人已经结婚了,最好取得配偶的签名,这样对于债权人而言更有保障,以避免一方以不知情为由拒绝承担还款义务,或是在法院执行时,一方将财产转移给配偶导致无法偿还。
 
 
 
 
借 条(范本供参考)
 
为购买房产/汽车/装修/生意/日常消费生活等,今通过银行卡/微信/支付宝转账___(身份证号:______ )借到人民币****元(大写:****元整),年利率___ %(大写:百分之*),于__年_月_日到期时还本付息。若借款人逾期未归还借款,应按当期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的一/二/三/四倍计付逾期利息。
 
如借款人违约,出借人为维护自身权益向借款人追偿而产生的一切费用(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、诉讼费、保全费、交通费、差旅费、鉴定费等等)均由借款人承担。
 
借款双方身份证载明的地址可作为送达催款函、对账单、法院送达诉讼文书的地址,因载明的地址有误或未及时告知变更后的地址,导致相关文书及诉讼文书未能实际被接收的、邮寄送达的,相关文书及诉讼文书退回之日即视为送达之日。
 
借款人:**(签字按印)
身份证号:***************
联系电话:**********
年 月 日
 
本人___作为一般/连带责任保证人对借款人___上诉借款债务承担一般/连带责任保证,保证期间为上述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。
保证人:**(签字按印)
身份证号:**************
 
附件:
1.借款人身份证复印件(借款人签字确认);
2.保证人身份证复印件(保证人签字确认)。
 
注:
1.借条中的“保证人”一定要注明是一般保证人还是连带责任保证人;
2.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可在“中国货币网”官网www.chinamoney.com.cn查询。

责任编辑:消息 benwang

上一篇:2022最新招募合作信息

下一篇:没有了

首页 | 法治论坛 | 视频精粹 | 普法教育 | 监督执法 | 基层采风 | 智慧普法 | 法案精汇 | 今日看法 | 企业瞭望

Copyright © 2021 法治中国网 版权所有  技术支持:媒航联众(北京)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

电脑版 | 移动版